日本「品質神話」崩毀的教訓
全文連結
一向以高品質自豪的日本產品,最近警訊不斷。
新力、豐田、三洋等大企業紛紛召回不良產品,
也給了各國對手可趁之機。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哪些教訓?
一向以品質為傲的日本企業,出現品質崩壞危機。
二○○六年,真可說是日本產品的「品質災難年」:新力製造的筆記型電腦用電池,發生異常過熱與起火,大幅回收九百六十萬顆。三洋出產的手機電池也有過熱、破裂的現象,回收一百三十萬顆。此外,日本知名服飾品牌Uniqlo的幼兒長褲被檢驗出化學物質過量,松下暖氣機有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險,日立吹風機也發生冒煙起火。
在全球汽車業聲勢扶搖直上的豐田,被看好今年很可能超越通用、成為全球汽車業新霸主;然而,這樣的豐田,也出現品質警訊。《日本經濟新聞》報導,由於擴張速度太快,豐田汽車召回量出現不尋常爆增,瑕疵品回收率從二○○四年開始連續兩年超過一百八十萬台,創下新高。這顯示豐田品質控管出了問題,甚至遭日本政府公開點名改善。豐田社長渡邊捷昭去年七月在記者會上公開向大眾鞠躬致歉,坦承因業績成長太快,導致影響到品質的維持。
品質不佳引起的危機,讓日本企業損失慘重,付出的代價動輒上億。《朝日新聞》報導,為了處理不良電池回收,新力就花了五百一十億日圓,三洋也估計損失三十到四十億日圓。此外,松下電機也因暖氣機問題而付出兩百四十九億日圓的代價。
然而,這些企業損失的不只是金錢,還有消費者的信賴。根據《日經商業週刊》調查,日本七成消費者認為,日本製的產品近年來確有品質低落的情形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當韓國與中國的競爭者紛紛崛起,日本企業品質出現大漏洞,正好給了對手可乘之機。
多年來消費者印象中「品質第一」的日本企業,到底出了什麼問題?《日經商業週刊》與《日本經濟新聞》針對日本製品質下滑進行分析,有四個關鍵原因:
一向以高品質自豪的日本產品,最近警訊不斷。
新力、豐田、三洋等大企業紛紛召回不良產品,
也給了各國對手可趁之機。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哪些教訓?
一向以品質為傲的日本企業,出現品質崩壞危機。
二○○六年,真可說是日本產品的「品質災難年」:新力製造的筆記型電腦用電池,發生異常過熱與起火,大幅回收九百六十萬顆。三洋出產的手機電池也有過熱、破裂的現象,回收一百三十萬顆。此外,日本知名服飾品牌Uniqlo的幼兒長褲被檢驗出化學物質過量,松下暖氣機有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險,日立吹風機也發生冒煙起火。
在全球汽車業聲勢扶搖直上的豐田,被看好今年很可能超越通用、成為全球汽車業新霸主;然而,這樣的豐田,也出現品質警訊。《日本經濟新聞》報導,由於擴張速度太快,豐田汽車召回量出現不尋常爆增,瑕疵品回收率從二○○四年開始連續兩年超過一百八十萬台,創下新高。這顯示豐田品質控管出了問題,甚至遭日本政府公開點名改善。豐田社長渡邊捷昭去年七月在記者會上公開向大眾鞠躬致歉,坦承因業績成長太快,導致影響到品質的維持。
品質不佳引起的危機,讓日本企業損失慘重,付出的代價動輒上億。《朝日新聞》報導,為了處理不良電池回收,新力就花了五百一十億日圓,三洋也估計損失三十到四十億日圓。此外,松下電機也因暖氣機問題而付出兩百四十九億日圓的代價。
然而,這些企業損失的不只是金錢,還有消費者的信賴。根據《日經商業週刊》調查,日本七成消費者認為,日本製的產品近年來確有品質低落的情形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當韓國與中國的競爭者紛紛崛起,日本企業品質出現大漏洞,正好給了對手可乘之機。
多年來消費者印象中「品質第一」的日本企業,到底出了什麼問題?《日經商業週刊》與《日本經濟新聞》針對日本製品質下滑進行分析,有四個關鍵原因:
留言
張貼留言